打造幸福職場-台灣就業通備齊資源相助!

113年勞動市場趨勢專題調查結論與建議【2024幸福職場大調查】

三、結論與建議

(一)怎樣取得職場幸福感?首先工作與生活要取得平衡!

目前有工作的受訪者比例為72.8%,包含有全職工作的62.6%,以及有兼職工作的10.2%。而目前有工作的受訪者中,有39.4%對工作的感受程度是幸福的,包含10.4%的非常幸福,以及29.0%的有點幸福。並且受訪者認為一個幸福的職場應該帶來的首要好處為「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比例高達73.7%。

工作通常佔據了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所以在工作之餘獲得充足的休息,將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及生產力,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長期下來保持個人的心理與身體健康。建議企業可依據此方向,創造或調整企業文化、辦公室氛圍,以及定期檢視和反饋員工的想法,避免員工過度工作,以利廣納人才與維持企業的良好形象。而求職者若想達成此目標,則建議可在工作時規劃明確的時間表,設定固定的工作時間並遵守,不讓工作時間延伸到私人時間;也可以定期檢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狀況,並根據需求或環境變化進行調整,確保平衡點始終存在。

(二)職場上主動出擊及企業良好的組織文化,皆可有效增加職場幸福感

接續詢問受訪者在剛從事新的工作時,希望能獲得哪些幫助讓自己感到幸福?有高達74.1%認為「有完善的教育訓練幫助了解企業資訊與文化」可以優先讓自己在職場中感到幸福,其次為占57.5%的「公司前輩帶領熟悉業務」。顯示剛進入職場時若能從企業端獲得協助,不論是企業規劃的教育訓練,或是由前輩協助步上軌道,則可有效提升幸福感。除此之外,有63.1%的受訪者認為「主動與同事互動、增進情感」,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職場幸福感。

剛入職尚在摸索與熟悉的階段,在前期若能先獲得企業端的協助,縮短適應新環境的時間、建立自信心,則可減少不安感並穩定工作效能。為此,企業端可先根據企業的文化、整體目標與未來需求制定出一個系統化、有效的教育訓練計劃,營造良好的組織文化,從而提升員工的能力和企業的競爭力。而求職者則建議可先查詢企業的價值觀與相關評價,或詢問業界人士的看法,亦或是在面試階段透過提問進一步瞭解企業的制度與運作模式,以便篩選符合自己預期方向的企業。除了企業本身的協助,若在入職後能適時主動地與同事互動,不論是請教業務或是休息時間的閒談,都可以幫助增進情感,更好地融入團隊,持續在職場中獲得幸福感。

(三)「幸福了 然後呢」,為何還要考慮轉職?工作收入成為關鍵因素

在職涯規劃方面,有47.6%的受訪者表示即使目前在職場中已經有獲得幸福感,仍會考慮轉職。接續追問仍考慮轉職的主要原因為「希望可以獲得更多的薪資報酬」,比例高達84.1%。

在職業規劃中薪資報酬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當發生現有收入僅足夠支付基本開銷的情況時,就會希望尋找其他方式或是藉由轉職來提高薪資報酬以改善生活品質。但轉職通常會涉及許多層面,所以會建議在思考是否轉職時,可以先研究自己期望的行業、職務的薪資標準,以及該工作的薪資增長潛力和升遷機會;評估轉職後所帶來的改變是否會影響原本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並確保與個人的職涯規劃相符,可以幫助未來發展。總上所述,薪資報酬固然重要,但在轉職過程中,若能先謹慎考慮多項因素,做出明確的決定,轉職所帶來的薪資報酬增長就會是值得的,並且同時也符合自己預期的職涯發展與生活目標。

而降低員工的轉職率對企業的長期成功至關重要,當工作收入成為轉職的關鍵因素時,企業除了可以直接調整員工薪資,也可採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例如:根據員工的績效評估結果給予績效獎金;提供健康檢查、培訓補助等福利;設立薪資級距與規則,使薪資增長有明確的路徑和目標。藉由這些策略,企業可以在增加員工薪資報酬的同時,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以及提升員工的忠誠度,建立穩定的團隊。

(四)職場烏托邦,薪資報酬是重要標竿

關於受訪者認為理想中的幸福職場須具備哪些條件,首要條件為「薪資報酬與福利符合期待」,比例高達88.1%。而為了增加更多的職場幸福感,受訪者則是希望未來的自己能夠達到「薪資報酬與前一份工作相比有所成長」的成就,比例為78.4%。顯示薪資報酬為構成理想中的幸福職場的首要條件。

不同產業和職業的薪資報酬會根據學歷和工作經驗等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求職時可以先查詢市場中同等職位的薪資結構和福利待遇,瞭解自己的價值,盤點自己的能力、專長與工作成就,並設定預期的薪資範圍,在面試時達到有效談判,提高薪資報酬與福利符合自身期待的機會。如果想要實現理想中的薪資報酬,能夠通過精進專業技能和增加工作貢獻來達成,為此,可以設定明確的工作目標,並努力完成或超越這些目標。畢竟一份合理且具競爭力的薪資報酬除了反映自身價值,也有助於提升職場幸福感與整體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