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世代的求才條件大調查-台灣就業通備齊資源相助!

113年勞動市場趨勢專題調查結論與建議【2024 AI世代的求才條件大調查】

三、結論與建議

(一)如何在履歷海中獲得機會?基本資料、應徵職務先確認!

想要拿到面試機會,履歷是敲門磚,而撰寫履歷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填答的求才者表示,一份履歷中以「基本資料(照片、年齡、居住地)」為最重要的訊息,占比68.4%。另外須注意的是,目前履歷中最常見的問題為「求職者條件與應徵職務不符合」,占比49.9%,以至於在建議該如何優化履歷爭取面試機會時,有65.5%表示,「對應徵行業與職務產出客製化履歷」較重要。

履歷是求職者展現出來的第一印象,讓求才者從中獲得相關資訊,擁有初步認識,而一份出色的履歷不僅能吸引目光,增加獲得面試機會的可能性,也能在製作履歷的同時瞭解自己的職場成就與職涯發展。因此,在撰寫履歷時首先要確保自己的基本資料有完整填妥,提高被瀏覽的意願性,並在盤點、羅列工作經驗與專長後,尋找相符的職務,再根據各產業或職務的不同特性產出相應的客製化履歷,讓求才者不會有「這位求職者好像投錯履歷」的想法。相信著重以上的基本原則調整履歷,就能大幅提高獲得面試的機會。

(二)吸引面試官眼球,從「職務需求」下手!

進入面試關卡,該如何讓自己脫穎而出獲得錄取門票?有80.8%的求才者表示,求職者應該「瞭解應徵職務的工作內容與所需技能」,以及有59.7%表示,在面試時要「適度展現對職務的專業性與積極性」。而在決定是否錄用求職者時,有63.6%的求才者表示「工作經驗符合職務所需」為較注重的條件。

當獲得面試機會後,建議可針對應徵職務做更深入的準備,例如公司背景、產業特色、工作內容,以及需要具備的相關專業知識或技能等,並模擬對答問題,在面試前多次演練,減少正式面試時發生慌張或手忙腳亂的情況,因為一個職務可能會有多位求職者同時面試,想順利獲得offer(錄取通知信),就必須讓求才者充分認識到自己是適合該公司職務的良好人選。適時的展現專業性,表現對這份工作勢在必得的積極性,再加上事先瞭解、掌握職務需求,就能在整體面試過程中更具競爭力,更加得到青睞,提高錄取機會。

(三)AI風潮來臨,靈活善用不依賴成為最佳輔助工具!

對於AI技術被廣泛運用的今日,求職者可以如何調整腳步?求才者又是如何看待這波浪潮與準備相應做法的?在詢問求才者是否認同求職者使用生成式AI工具撰寫履歷時,有43.1%表示「普通」,有26.7%表示「有點認同」;並且被問及目前求職者具備AI相關技能的重要程度為何,有39.8%的表示「普通」,有36.2%表示「有點重要」。

但另一方面,在詢問公司目前是否有使用AI面試工具徵選人才時,有62.7%表示「否,不考慮使用AI面試工具」,且認為如果使用AI面試工具的話,對招募作業帶來的主要影響為「無法確保履歷的真實性」,占比為39.5%。因此,面對廣泛應用的AI技術,求才者在招募作業上多會採取「交叉提問相關經歷的過程與細節」的做法來驗證求職者履歷,占比達68.3%。

AI技術問世無不為整體市場注入一股新的力量,從求職到求才再到日常辦公,都逐漸與AI技術搭上線,所以目前有較多求才者是偏向認同求職者使用生成式AI工具撰寫履歷,也認為目前具備AI相關技能的重要性偏高。建議求職者可以跟上趨勢,試著利用AI協助自己撰寫履歷,例如規劃履歷格式、調整內文重點更加突顯個人特質、檢查錯字或語法是否錯誤,藉此提升履歷的品質並產出符合個人風格的履歷。

然而,借助AI技術時也必須掌握好使用的程度與範圍,因為有關實際應用,還是有較多的求才者表示,目前沒有使用且未來也不考慮使用來徵選人才,而在意的主要原因是無法確保履歷的真實性。顯見AI技術雖然在目前已被廣泛運用,但用於面試或是選任人才尚無法被完全信任,所以求才者在面試過程中會透過交叉提問來驗證求職者的相關經歷或是專業知識。建議求職者在明瞭自身條件、個人優勢後,可以利用AI輔助將產能達到最佳化,並保持對AI的批判性思考和倫理考量,而不是完全依賴。最後,持續關注AI的發展與走向,因為AI技術的拓展將逐漸改變工作模式,所以時刻更新資訊,讓自己保有即戰力,就能讓求職無往不利。